泾川县泾明乡“九点碰头会”变“独角戏”为“大合唱”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
通讯员 朱俊燕
“大家一起碰个头。”
3月11日上午9点,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苏家河村委会,乡村组干部、驻村工作队坐在一起,碰头会准时开始了。
这就是泾明乡探索推行的“九点碰头会”制度,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引领作用,以高质量制度体系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发展。
每天早上“碰个头”
“我先通报一下昨天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,养老保险收费当庄15人,李沟13人,东沟10人,西沟11人,张沟9人;人居环境整治李沟、西沟效果明显,其他组加快进度。”这次的碰头会上,率先发言的是苏家河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永发。
“九点碰头会”最先是在苏家河村推行的。每天早上9点,总结前一天的工作,安排当前的工作任务,大家一起梳理群众的诉求,这已成为工作常态。
回顾了前一天的工作,李永发继续说:“今天咱们具体工作有:一是群众的慢病证签转,各组组长负责通知到位;二是老年人人脸认证要尽快通知到本人,及时认证脱贫户务工补贴资料采集……”
据李永发介绍,“九点碰头会”最初只是了解一下各组群众生产生活情况,久而久之,成为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机制,小事村内尽快解决,大事上报后商讨解决。
“这一做法有效发挥了村干部‘头雁’作用,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。”泾川县泾明乡党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“九点碰头会”有机融合了“乡党委、村党支部、党小组、驻村工作队”四级力量,推动乡村治理由“独角戏”变为“大合唱”,构建了“有事快反应、快商量、快决策、快落实”的工作体系。
目前,“九点碰头会”在泾明乡形成了典型示范效应,算李、雷家沟、白家等村纷纷效仿推行。
多方参与“办难事”
“我们组里张玉堂老两口实在可怜,儿女常年不在家,又患上慢性病,种了几亩地,眼看人家都忙前忙后的种玉米,老两口干着急,害怕种不上。”3月26日的碰头会上,苏家河村张沟组组长常元勤反映说。
“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。”听到这个消息,李永发立即表态,让各组组长针对留守老人的家庭进行摸底,看是否还有村民存在类似困难。
会后,村里第一时间就和驻村工作队组织几名公益岗人员,到张玉堂家地里看情况,帮他家购买地膜和化肥,联系旋耕机,不到半天工夫,就把玉米地整理出来了。
“感谢村里,感谢这么多好心人。”张玉堂拉着李永发的手连声道谢。
当天的碰头会上,还讨论了村里排水渠不畅通的问题。会后,村里组织30余人利用两天时间,累计修缮水渠600米,清除淤泥等20多立方米。
“现在排水沟问题彻底解决了,给咱们办了一件大好事、大实事。”张沟组的村民常广元说。
据悉,苏家河村持续深化“九点碰头会”制度,依托“群众说事室”,开展“进百家门、问百家事、知百家情、解百家忧,干部走访、领导下访、问题回访”的“四百三访”行动,去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场次,接待办事群众430多人次,办理便民服务事项110余件。
积流成河“干大事”
“九点碰头会”的常态化开展,有效推动了泾明乡产业发展、安全生产、人居环境整治、典型培育、惠民政策等各项工作的落细落实。
2023年以来,泾明乡各村坚持党建引领,狠抓产业发展、招商引资、村集体经济、村庄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,新建500亩的产业化韭菜种植基地,实现土地流转收入27.6万元,带动群众就近务工1.68万人次。
以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为契机,发动群众清理门前屋后垃圾粪土,累计清理柴草粪堆66万多处,绘制墙体画近1200幅,显著提升美丽乡村颜值。
组织开展“党员示范户”“身边好人”“最美家庭”等评选表彰活动,组建党员先锋小分队,定期对户内环境卫生进行打分考评,群众的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进一步得到了提升。
泾明乡党委书记赵亮表示,“九点碰头会”的落实,构建了“载体有突破、服务有口碑、队伍有活力”的工作新格局,进一步规范了村组干部工作流程,转变了村组干部工作作风,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,促进党建工作更富活力、更有温度、更聚人心。
热点信息
-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通讯员 许金妮 徐莹“一折青山一扇屏,一湾碧水一条琴”。从古...
-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通讯员 于海丽 木巴热克·木那瓦尔“有理摆出来,困难也要说...